您好,欢迎访问陕西精工数码技术学校 免费报名热线:400-029-8286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400-029-8286

技工教育要有培养技能大师的自信

2021-06-04 09:24:52 浏览次数:
技工教育要有培养技能大师的自信
 
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我们要有这个自信!”同时,再次强调“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在科技工作者的盛会上,再次提出培养大国工匠的要求,充分体现出党和国家对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和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高度重视,将两支人才队伍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来对待。
 

新闻导读
 
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我们要有这个自信!”同时,再次强调“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在科技工作者的盛会上,再次提出培养大国工匠的要求,充分体现出党和国家对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和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高度重视,将两支人才队伍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来对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在科学与技术融合度越来越高的历史新时期,技能人才和科技人才都是不可或缺的。
 
近年来,我国在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创新突破,都离不开包括技能人才在内的高水平创新团队的集体智慧,大批高技能人才承担着将研发设计转化为实际产品、参与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解决“卡脖子”问题等重要任务。可以说,如果没有一支高水平的技能人才队伍,再好的创意设计和科研成果也难以转化为实际成果。

01大国工匠、技能大师来自哪里?
那么,国家需要的大国工匠、技能大师从哪里来呢?
学者任秋君所著《大国工匠研究》一书中,对1995年至2016年评选表彰的230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44.4%的中华技能大奖获奖者为技工院校毕业生,特别是在2016年评选出的30名第十三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中,25人为技工院校毕业生,占比高达83.3%。大家耳熟能详的火箭焊接大师高凤林、雕刻火药的航天人徐立平、工人专家李斌、数控革新专家鲁宏勋等都毕业于技工院校。
 
2011年以来,我国参加了五届世界技能大赛,179名参赛选手中共有162名选手获得奖牌,其中,来自技工院校的师生数占获奖选手数量的60%以上,首次参赛即获得银牌的裴先峰、首枚金牌获得者曾正超、阿尔伯特大奖获得者宋彪都是技工院校培养出来的优秀青年技能人才。在去年12月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上,47%的参赛选手来自技工院校,近60%的金牌选手来自技工院校。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技工院校在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方面的绝对实力。

02技工教育的自信源自这里!
技工教育是与制造业和服务业联系最密切、与就业创业无缝对接的一种教育类型。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技工院校就坚定地以培养技术工人为办学目标。目前,全国共有技工院校2400多所,在校生近400万人,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7%以上,供不应求。
 
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技工院校在培养技能大师、培育后备高技能人才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放眼未来,技工教育更应坚定培养技能大师的自信,在为国育才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自信来自于国家对技工教育的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李克强总理指出“办好技工院校”。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山西、湖北、安徽等越来越多的省份大力推进技能社会、技能强省、技工大省建设。这些都为技工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自信来自于社会对技工教育的需求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增加高质量就业,注重发展技能密集型产业”,这是官方文件首次提出“技能密集型产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技能密集型产业”,折射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强劲需求,特别是对高素质技能劳动者的强劲需求。
 
从近期多家媒体报道看,我国技术工人普遍短缺,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长期保持在2以上,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不少媒体呼吁要高度重视“未来谁来当工人”的问题。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势必反作用于技工教育的培养规模和质量,为技工教育的发展创造空间。
 
自信来自于技工院校的实力与特色
 
长期以来,技工院校坚持就业导向、校企合作、能力培养,注重操作技能训练,这为培养技能大师奠定了基础。技工院校实行校企双制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已成为技工院校基本办学制度,学校与企业全面合作、深度融合,根据就业形势和产业发展灵活设置和动态调整专业,学生培养与企业需求力求“无缝”对接。打破传统的学科式教学方式,全面开展“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以企业生产一线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

03坚守初心 共创未来
 在当前中职、高职、职业本科等职业院校热衷学历体系构建,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学生追求升入更高一级学校获得更高学历的背景下,技工院校潜心于就业教育、能力培养,似乎显得有些“另类”,但正是这种差异化发展,才能让技工院校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潜在的大国工匠、技能大师。
 
诚然,技工教育要坚守初心、坚定自信,但也不能盲目自信。毕竟,受中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等观念的影响,社会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技能的倾向,技能劳动者成长通道狭窄、工作条件艰苦、待遇相对偏低等问题依然存在,技工院校在招生、建设、发展等方面也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青年学生选择就读技工院校的意愿并不强,技工院校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不足。
 
这就需要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站在国家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技工教育事业发展,不断完善支持政策,持续加大对技工教育事业发展的投入,切实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积极选树和打造技能明星,吸引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同时,对于广大技工教育者而言,要树立“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的理念,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坚定培养技能人才的初心,牢记培育技能大师的使命,紧密对接市场需求,不断改革创新,坚持特色化办学、差异化发展,潜心育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育更多技能大师,充分体现技工教育的价值。
来源:技能中国
作者:桢棣
主编:孙兴伟

友情链接:

400-029-8286